黃斑部是眼球組織中最重要的組織之一,是協助建立視力的關鍵。
日常無時無刻都需要張開眼睛,拜託黃斑部的能力來執行一天的生活需求。
當我們使用科技產品帶來的益處時,眼底生病的風險會愈來愈大。那麼問題來了,如果黃斑部病變的話,會對我們的生活造成甚麼影響?有什麼嚴重的症狀?病變的話該如何治療?
本篇文章來認識黃斑部病變是什麼原因與如何預防、治療。
黃斑部是什麼
在認識病變的組織之前,先來認識我們的主角,黃斑部,它的英文名為「Macular」。
黃斑部是視網膜的一部份區域,在這區域中,幾乎只有兩種細胞,分別是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與感光細胞。
![[疾病組織攻略]黃斑部病變是什麼?分辨2大視網膜疾病的地圖 3 黃斑部位置](https://i0.wp.com/eyesplayer.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Early-AMD-retinal-image-with-highlight.jpg?resize=493%2C327&ssl=1)
其中感光細胞絕大多數屬於錐細胞,掌握了紅、綠、藍三種色彩視覺,所以我們人類可以看見可見光譜內的所有顏色,這多虧於黃斑部內的錐細胞。
![[疾病組織攻略]黃斑部病變是什麼?分辨2大視網膜疾病的地圖 4 黃斑部解剖層](https://i0.wp.com/eyesplayer.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fovea-rods-cones.jpg?resize=530%2C298&ssl=1)
除此之外,黃斑部也負責將看到的資訊傳送到人體的指揮中心,大腦。常見的比喻是將眼睛視為相機、而黃斑部視為相機的底片,而黃斑部病變,就是「相機的底片」損壞的疾病。
黃斑部病變是什麼
顧名思義,是在黃斑部有病灶才會引發的疾病,英文名為「Aged Macular Degeneration」,簡稱為AMD,好發的年齡族群約50歲以上,不過近年來的論文研究中發現,黃斑部病變有年輕化的趨勢。
原因在於智慧型科技產品的使用次數與持續時間愈來愈多,所以近年來的黃斑部病變的患者年齡有45歲、甚至是30歲的都有。
因黃斑部的功能是掌管中央視力、分辨顏色與觀察細微事物等,如果黃斑部生病的話,就會中央視力模糊、影像發生變形,在影像中央出現盲點等。
一般後天性的黃斑部病變原因有很多種,比如說創傷、感染、退化等,稍後會詳細說明。
黃斑部病變的起因說法
在醫學界中,造成黃斑部病變的原因有兩大說法:
自由基
其一是自由基說法,當光線進入到眼睛時、聚焦在黃斑部時,在處理視覺形成的過程中,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內的維生素A與衍生物會將自由基吸收。
然而,當維生素A與它的衍生物抵禦自由基的進攻的同時,在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也在同一時間內產生自由基。
然而自由基的危害非同小可,它們會導致色素上皮細胞與感光細胞的損壞。
危險性在於,視網膜是沒有任何的感覺神經,因此當自由基攻擊視網膜時,發生病變是毫無感覺的。因此當自由基攻擊到黃斑部時,發生病變而我們會毫無知覺;如果感覺眼球的後極部出現不舒服的話,通常症狀已經來到了末期。
人體基因
其二是醫學界相當主流的人體基因突變說法,在黃斑部病變的患者中發現,體內的ABCR基因功能會不正常,會引發A2E沉積造成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層的損害。
最常見的危險因素
以上這兩種說法是醫學界常見且主流的原因,而對於我們最常遇到的危險因素,就是太陽的曝曬,在這充滿明亮的環境中,內含著我們看不見的紫外線。
流行病學統計,眼球暴露在陽光下的時間愈久,日後得到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風險會愈高。
這也是為什麼眼科醫師或驗光師會推薦一般民眾在強烈陽光下戴太陽眼鏡。
在太平洋高氣壓壟罩的台灣,夏季是令人酷熱且煩躁。萬里無雲的情況下,紫外線的危害是相當的大,因此出外旅遊或工作的人,要戴太陽眼鏡來保護好眼睛。
另外,在紫外線的危害下,不同種族造成黃斑部病變的風險會變高。關鍵就是黑色素的多寡,黑色素是保護皮膚與眼睛避免受到紫外線傷害的色素。
然而因黑色素偏少而罹患黃斑部病變的機率較高的族群是白種人,白種人對紫外線的保護相比黃種人與黑人來說相對較少。
黃斑部檢查
要檢測中心視力與視野是否有問題的話,這個檢查方式,是最簡單、有效的方式。
者種一格一格的圖片名為「阿姆斯勒方格法」(Amsler Grid)。當觀察者專心看著中心的小黑點,回應是否有線條扭曲、中心視野是否有黑一塊、每一條線是否有不規則排序?
如果答案都不是,恭喜你,代表黃斑部無異常。但是不能掉以輕心,因為這只是檢測出視覺表現有無異常,如果要更詳盡的認識眼底表現,需要再藉由視光儀器來檢測。
檢查步驟
- 準備一個明亮的懷境下進行
- 如果受測者(客人)有屈光不正,請他戴上處方,比如眼鏡或隱形眼鏡。
- 驗光師會把阿姆斯勒方格表放置離受測者的視線約30公分處。
- 先遮左眼,用右眼專注看方格中央的小黑點
- 驗光師會詢問一些問題:比如水平與垂直線條是否有扭曲、視野是否有黑一塊、每一條線是否有不規則排序?
- 遮蓋右眼、換測試左眼
世界各地黃斑部病變的分布
在1991年的台灣,官方有統計,老年人失明的首要原因是白內障,其次是黃斑部病變。
而在歐美等已開發國家,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為失明的主要原因,佔美國法定的失明患者約35%,在這35%失明患者當中,65歲有黃斑部病變的患者佔了6.4~10%,然後75歲以上的患者佔了20~30%。
跟西方已開發國家相比,在台灣的黃斑部病變與人口數量統計的案例較少。
造成黃斑部病變的原因
雖造成黃斑部病變的因素視不同且多樣,不過實際真實發生的原因在臨床研究中並不明朗。
而能夠引發黃斑部病變的因素,在臨床上已經驗證出有一定的相關性,如遺傳性疾病、高度近視、全身性疾病眼睛有感染、受傷、發炎等因素。
而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可依照症狀的程度分為2大類,乾性與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
乾性黃斑部病變
乾性黃斑部病變,英文名為「Dry Aged Macular Degeneration」。
首先,黃斑部區域的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會產生一些隱結,約數十顆,又稱「玻璃體疣」。這些看似不正常的小顆粒會融入到色素上皮細胞內,引起變性或功能損壞。
也因為這樣會引發中心視野缺損與視力障礙。
![[疾病組織攻略]黃斑部病變是什麼?分辨2大視網膜疾病的地圖 7 220px Eye disease simulation normal vision](https://i0.wp.com/eyesplayer.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220px-Eye_disease_simulation_normal_vision.jpg?resize=220%2C183&ssl=1)
![[疾病組織攻略]黃斑部病變是什麼?分辨2大視網膜疾病的地圖 8 220px Eye disease simulation age 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https://i0.wp.com/eyesplayer.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220px-Eye_disease_simulation_age-related_macular_degeneration.jpg?resize=220%2C147&ssl=1)
另外感光細胞的養分是由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所供應的,如果該細胞功能損壞,代表追細胞獲得不到養分,導致辨色力下降。
不過視力退化的病情範圍比較固定,所以之後不會有進行性的惡化。
濕性黃斑部病變
濕性黃斑部病變,英文名為「Wet Aged Macular Degeneration」。
事實上,有罹患黃斑部病變的人,大部分都歸納於乾性的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少部分屬於濕性的老年性黃斑部病變。
濕性黃斑部病變不只相對少見,嚴重程度也比乾性黃斑部病變更加危險。
當脈絡膜長出了新生血管,視網膜色素上皮層與感光細胞層分離時,新生血管會增生至視網膜的下方造成出血與組織出現瘢痕的現象。會讓中心視力變得更差,不只如此,影響範圍也會愈來愈大。
在臨床上,甚至有些患者只能模糊地分辨出眼前的影像,如果達到法規上的分級的話則會歸納在低視力患者。
研究中發現,視力的衰弱程度的變化會跟出血的程度與瘢痕的厚薄度有強烈的正相關性。
![[疾病組織攻略]黃斑部病變是什麼?分辨2大視網膜疾病的地圖 9 濕性黃斑部病變](https://i0.wp.com/eyesplayer.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300px-Intermediate_age_related_macular_degeneration.jpg?resize=378%2C324&ssl=1)
乾性與濕性黃斑部病變的分類
黃斑部病變分為兩大類,而如何判別的關鍵為,是否生成脈絡膜新生血管。
![[疾病組織攻略]黃斑部病變是什麼?分辨2大視網膜疾病的地圖 10 黃斑部病變-脈絡膜新生血管](https://i0.wp.com/eyesplayer.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macular-degeneration.jpg?resize=448%2C480&ssl=1)
黃斑部病變的影片推薦
這位外國的Youtuber本名為Joseph J. Allen,OD FAAO,Diplo ABO,是一位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視光醫師,專注於有關眼睛和視力的最佳理解和教育!
在頻道上,您可以找到有關眼睛以及視覺工作原理的視覺產品評論和教育視頻。他的熱情是幫助人們了解眼睛的功能、我們是如何患上眼病以及如何治療這些疾病。
黃斑部病變治療方法
首先,治療方式須依照乾性與濕性的黃斑部病變來區分處理。前者,是佔了所有案例的大多數,約90%,不過因為乾性黃斑部病變比濕性的症狀嚴重程度較小,而且目前的醫學手段是針對濕性黃斑部病變而準備的。
近年來發現,新生血管的產生與血管生成因子有關,簡稱為VEGF。血管因具有這種因子而誘發出新生血管的生成,如果坐視不管的話,日後還會生成其他新生血管,造成惡性循環。因此,如何抗血管生成因子(Anti-VEGF),便是近年來的主流。
在介紹濕性黃斑部病變時就有描述,如果乾性黃斑部病變轉變成濕性黃斑部病變時,判斷關鍵是否有脈絡膜新生血管。
而Anti-VEGF是來幫助減少血管的生成,有8成的病人在眼內注射藥劑後,視力可以維持現狀,甚至有進步的跡象,不過缺點是需要多次注射才行。
然而有注射Anti-VEGF後效果理想的人,自然就有不理想的案例,如果是後者,可更換成另一種療程,便是光動力療法。
做法如下:先將光感藥劑注入到眼球內,接著使用特定波長的雷射來啟動內部藥物的作用,達到破獲脈絡膜新生血管的效果,該做對眼睛的傷害小且效果良好。
這裡可以先做個小結論,一般乾性黃斑部病變是沒有方法可以治療。目前的醫術只能延緩它的病理成度。而長出新生血管就是醫術大展身手的時候,一般先用Anti-VEGF來治療,如果效果不彰,可更換成光動力療法與其他藥物其他搭配治療。
黃斑部病變的預防
既然知道了引發疾病的因素,也會知道如何預防疾病的辦法。
在介紹黃斑部病變的原因就已經知道,有先天遺傳、自由基與紫外線等因素。以遺傳性基因可能無法用後天方法來改善,不過後兩者能藉由補充抗氧化物或戴太陽眼鏡來預防。
食療方面,可以攝取維生素A、C、鋅離子、硒離子,另外補充葉黃素、玉米黃素、類胡蘿蔔素也是補充抗氧化物的辦法,平常也注意飲食,需要有深色蔬菜,如菠菜、花椰菜、甘藍等。
![[疾病組織攻略]黃斑部病變是什麼?分辨2大視網膜疾病的地圖 11 黃斑部病變預防-維生素攝取](https://i0.wp.com/eyesplayer.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Fotolia_41710038_Subscription_L-450x326-1.jpg?resize=429%2C311&ssl=1)
潘朵拉的科技
而現今,要預防黃斑部病變年輕化的關鍵是,監督自己每天使用智慧型科技產品的時間。
只要是螢幕類的科技商品,使用時會散發出微弱的藍光,這種微弱的藍光在一開始是沒什麼,然而長時間濫用,甚至時間超過12小時以上,黃斑部病變年輕化的趨勢會愈來愈明顯。
科技或許是人類的進步、同時也是一種退步。
不想要發生疾病的話,建議每天監督自己使用筆電、手機的使用時間,iphone手機一般都有每日監督使用手機時間的功能,然後一周通知並展示。
![[疾病組織攻略]黃斑部病變是什麼?分辨2大視網膜疾病的地圖 12 黃斑部病變預防-預防過夜玩手機](https://i0.wp.com/eyesplayer.com/wp-content/uploads/2023/08/qZMID8WHRGcJyCiWRGXoggKy2loxg_sbun-IUrp_iFI.jpg?resize=533%2C300&ssl=1)
結論
除了不可抗拒的因素外,個人使用科技產品的習慣也是影響黃斑部病變的發展。
黃斑部是眼球組織中最重要的部分,一旦失去養分的供應,便會讓中心視力、視野與辨色程度出現問題。
一般來說,治療的手段著重於濕性的黃斑部病變,而乾性黃斑部病變只能延緩弊情,無法有效治療。
至於往後的治療方式能否有再次優化,乾性黃斑部病變可以受到有效率的治療,慢性病、科技與個人習慣的問題能夠在以後找到答案,就讓我們繼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