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光之路2023]驗光單怎麼看?0基礎看得懂的處方密碼

視力是什麼

最後更新日期: 2023 年 4 月 20 日

想要知道自己的度數嗎?可是驗光單怎麼看?不論是度數、散光甚至是稜鏡,那些對一般民眾不熟悉的詞彙,應該要如何破解?

這是一大挑戰。

因此,為了讓一般國民認識自己的度數應該要怎麼看,本篇文章將帶領玩家們認識驗光單的規格與它的各種項目是什麼,並且去蕪存菁的認識它們。

驗光單怎麼看與它的規格

這是基本的驗光單規格,各家的驗光單可能大同小異,不過基本的項目都會有,會分為右眼與左眼,而那些符號,會依序解釋:

PD:________ mm VD:__________ mm birth MM/DD/YYYY:__________________

SAAxis+AddPrism
OD
OS

驗光人員簽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球面屈光度

球面屈光度,在驗光單的簡稱為S,英文全名是Sphere Diopter。

代表著改變光線方向能力的單位,同時也說明是近視與遠視等屈光不正的度數單位。

這是客人所需要的度數,根據屈光度的文章描述:「假設客人的雙眼是近視500度,沒有散光,代表客人需要的鏡片是負透鏡500度,以S:-5.00DS表示。」

備註:如果是遠視的話,則是正透鏡,符號要改為+,已表示正度數。

SAAxis+AddPrism
OD-5.00xxxx
OS-5.00xxxx

散光

散光度數,在驗光單的簡稱為A,英文全名是Astigmatism。

在光線進入角膜水晶體之後,會聚焦在視網膜上。不過,光線在主平面上產生兩種不同的曲折度,而這兩種屈光度相減的差值,便是散光。

這麼說比較混亂,我舉個例子,經括檢查後,發現客人的雙眼均近視有200度,散光有100度,而軸度位於180度,在驗光單表示為**-2.00-1.00×180**。

以光學十字來看的話,如下圖:

SAAxis+AddPrism
OD-2.00-1.00180xx
OS-2.00-1.00180xx
驗光單怎麼看

軸度

軸度,在驗光單的簡稱為Axis。

如果僅有球面屈光度的人來說,軸度不是重要依據。比如說是近視-4.00DS或是遠視+1.50DS。

而軸度要標示的關鍵是散光,因為一般要矯正的散光,屬於規則散光,需要軸度來判斷散光的位置與使用的鏡片應如何定位。

「軸上無度數」意旨在軸上,沒有度數,散光位於與軸度相差90度的主徑軸上,因此可理解出,軸度與散光的位置相差90度

舉例來說,假設雙眼均僅有散光150度的客人,軸度位置在20度,驗光單表示為**-1.50×020**,以光學十字表示如下:

SAAxis+AddPrism
ODx-1.50020xx
OSx-1.50020xx
驗光單怎麼看

近用附加度數

近用附加度數,在驗光單的簡稱為Add,英文全名為near addition。

人,只要過了一定年紀,身體就會有老化的現象,眼睛也不例外。

到了40歲時,就會有初期老花的現象,也就是看近不清楚,需要把近距離的物品拉遠一點才能看。

原因是眼球內部的睫狀體的收縮能力減少,導致調節力變小,就會形成老花(presbyopia)

因此,在矯正視力的情況下,除了需要遠距離的鏡片度數外,也需要近距離的附加度數。

舉例來說,有個60歲的老奶奶在眼鏡行檢查度數,雙眼均是近視350度,散光125度,軸度180度,所需的近距離附加度數為+150度,也就代表在驗光單的描述為-3.50-1.25×180, add:+1.50DS。

SAAxis+AddPrism
OD-3.50-1.25180+1.50x
OS-3.50-1.25180+1.50x

備註:近距離附加度數是沒有散光,因為在遠距離度數處方就處理好了;並且負責的是近距離的度數,所以度數一定是正度數。

而常見的鏡片設計為子片型多焦點鏡片(segmented multifocals)與漸進式多焦點鏡片(progressive addition lenses)

稜鏡

稜鏡,在驗光單的簡稱為Prism。

鏡片除了可以利用會聚與發散光線來達到矯正屈光不正的效果,還能透過鏡片定位,讓光學中心偏移來得到稜鏡效應。

在鏡片使用稜鏡效應相當少見,因為通常鏡片的光學中心是要對應到客人的瞳孔中心。

而稜鏡,是為了能夠降低斜位量,才讓光學中心偏位達到瞳孔中心矯正。

至於斜視的話,因為眼球偏移的程度較大,一般是用手術與眼位訓練來處理,所以鏡片的稜鏡矯正是沒辦法有效矯正斜視。

總結來說,利用鏡片的偏移來形成稜鏡效應的方式,實屬少見,一般眼鏡行不會使用該作法。

參考圖片->(稜鏡)

瞳孔距離

瞳孔距離,在驗光單的簡稱為PD,英文全名為Pupil Distance。

意思就是雙眼的瞳孔之間的直線距離,為了讓眼鏡的鏡片光學中心與瞳孔可以對齊,驗光人員會使用名為PD尺的塑膠尺,來測量出瞳孔距離是多少。

一般人的遠距離瞳孔距離約64~68mm,不只如此,如果以鼻子中線來區分左眼與右眼的話,就可以得到左眼與右眼的瞳孔距離。

為什麼PD有兩種數據

一般人認為,瞳孔距離只是藉由儀器或是PD尺就能得到的數值,不過有人發現,為什麼PD會有兩種數值,而且一大一小,這是為什麼?

原因在於,比較小的數值是近距離瞳孔距離,也就是近距離觀察物體所呈現的瞳孔距離數值。

如果當你觀察近距離的物體,比如手機、書籍、鏡子等物品,眼睛會因為內直肌的收縮,產生內聚,自然而來的瞳孔距離就會變小,所以得到近距離的瞳孔距離。

頂點距離

頂點距離,在驗光單的簡稱為VD,英文全名為Vertex Distance。

意思是眼睛的角膜與眼鏡的鏡片後表面之間的距離,一般來說,眼鏡的頂點距離是12~14mm左右。

在檢查時,驗光人員會使用試鏡架或是綜合驗光儀來檢查度數,一般在檢查前會先設定,之後給客人體驗使用矯正鏡片的清晰度使否良好,沒有過度矯正或是欠有矯正的度數。

不只如此,如果頂點距離是0的話,這代表使用的是隱形眼鏡

為何要使用頂點距離

如果度數不深的話可能頂點距離的大小不會有什麼影響;不過假如是度數很大的人,比如近視800度,頂點距離的變化就應該要注意。

只要2mm,就能影響到你/妳的實際矯正度數,在1000度以上的鏡片更是明顯。

總結

驗光單,利用直接描述,可能讓一般民眾不太清楚,所以本篇文章利用舉例的方式來認識驗光單是怎麼看的。

球面屈光度、散光、軸度、近用加入度以及稜鏡,皆是在驗光單上常見的重要指標,雖然在檢查上,如何寫?如何矯正?如何告訴客人?是驗光人員的義務。

不過當客人想要知道,驗光單的紀錄是什麼?要該怎麼看?這也是驗光人員的工作內容之一。

認識驗光單的重要指標怎麼看,是本篇文章的重點,希望玩家們能有所收穫。

驗光單的縮寫總整理

總和以上論述,驗光單怎麼看,主要是依照英文縮寫來進行判讀的依據,也符合國際驗光處方的符號判讀,因此整理出以下表格來做個整理:

縮寫中文意思
S球面屈光度
A散光度數
Axis軸度
Add近用附加度
Prism稜鏡
PD瞳孔距離
VD頂點距離

玩家最新文章

About the author Eyes Player 404

眼睛玩家

帶你認識眼睛的世界,

將光與眼睛的知識,分享給未知冒險者們。

{"email":"Email address invalid","url":"Website address invalid","required":"Required field miss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