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視是什麼

當眼睛放鬆時,光線進入眼睛內形成一個焦點,位於視網膜前面,稱為近視(Near-sightedness、Myopia),屬於常見的屈光不正表現。
近視英文:Near-sightedness,Near意為「近的」、Sightedness意為「視力」,兩者合併稱作近視。
在拉丁文中名為Myopia:Myop意為「近視」、ia意為「疾病名稱」,詞彙常應用於醫學書籍。
當人有近視,看遠方事物不再清楚,會想要瞇眼;而看近距離物品,則依然清楚,不會想瞇眼。
以開車舉例,駕駛者有近視的話,看前面遠方的標誌是模糊的、看比較近的方向盤會相對清楚多。

這幾年來,全球近視的罹患率不斷增高,成為失明第二大的主因。
研究統計,到2050年後,世界將近一半的人有得到近視。
而台灣因過度使用數位商品、長期室內環境、疲勞等諸多原因,讓近視人口密度登上全國第一,冠上「近視王國」的稱號。
第二名的南韓,也面臨與台灣諸多相似的問題,造成國民罹患近視比例變高。
近視成因
主要有三種:先天、後天、疾病。

先天性近視

先天性近視以遺傳為主,小孩有近視與父母有關。
有研究顯示,父母之間有無近視決定孩童罹患近視的機率。
- 父母雙方沒有近視:7.6%
- 父母一方有近視:14.9%
- 父母雙方皆有近視:43.6%
由此可知,父母有無近視與孩童是否罹患近視是有相關性。
前者僅僅7.6%、第二項是第一項的兩倍,而第三項卻將近一半的機率會得到近視。
如今,研究發現影響近視有關的基因多達四百多種,這些潛在基因在孩童的體內較多,近視機率會更高。
後天性近視

後天性近視主要以後天環境引起,多種因素造成近視。
比如生活的光照不佳、長時間用眼、過度使用數位產品、鮮少活動外出,這些僅僅是我在眼鏡行工作的常見舉例。
不只如此,若數位產品給2歲以下孩童使用,近視發展期縮短,日後高度近視風險增高。
除了近視外,也會影響大腦、睡眠、心理健康等問題。
另外,關燈玩遊戲、追劇等習慣,會讓度數增加,造成近視併發症風險增高。
長時間的學習、閱讀、讓眼睛肌肉緊繃,建議有空就到戶外活動,像是打籃球、散步、自行車,促進多巴胺分泌,抑制眼睛變長。
不只小孩,大人也要注意後天性近視的嚴重性,雖然度數到成年後會定型,併發症的潛在風險卻沒有減少,應注意自身的用眼習慣。
因疾病影響的近視

近視也會因糖尿病、高血壓、中風等疾病造成度數加深。
我在眼鏡行工作時,有些客人因「某些原因」造成度數增加。
第一次檢查,發現與過去紀錄沒差多少。可是,幾天後再檢查發現,度數增加到100度以上。
明顯有問題。
諮詢時,有發現客人有糖尿病,血糖相當高。
於是我建議客人,先去醫院優先控制血糖,改日再來配鏡,驗光所能幫他做定期度數追蹤。
由此可知,慢性病也會影響度數變化,最好優先處理造成度數變化的原因,再來是矯正度數。
近視造成的症狀有哪些?
只要有近視,會引發以下症狀:
瞇眼睛

看遠時,會不自覺瞇眼睛,強迫看遠時變清楚。
當光線聚焦在視網膜前,遠方的人、事、物都模糊不清,若沒有矯正會一直想瞇眼睛。
瞇眼,依靠針孔原理來減少光量,進而看遠變清楚一些。
可是,瞇眼時會減少光量,引發近視加深的風險,是個相當不好的壞習慣。
我有遇過一名客人,他常常瞇眼睛看東西,結果過沒幾個月近視又加深。
我有勸過他,要改掉瞇眼的習慣,日後見到他後近視就沒有再加深了。
眼睛疲憊

長時間用眼,若過度使用會造成疲勞感。
尤其是傍晚、晚上的時候,因為學習與工作環境導致疲勞感,眼睛沒有休息就有疲勞感。
現在,我們以室內環境生活居多,大多數的事情以一隻手的距離來解決。
舉例,閱讀、手機、辦公、吃東西、手工藝術品、料理、打掃、寫代碼等事項,都是只要一隻手的距離就能處理。
上述種種原因,導致現代人用眼過度、眼睛疲勞等問題。
頭痛

若視覺不清楚,會引發輕微頭痛。
尤其長時間用眼、熬夜、飲食不均、環境亮暗不佳等的情況,頭痛風險會變大,甚至變嚴重。
當大腦資訊專注在近距離的學習、辦公環境,一旦資訊過量、大腦負荷超載,就會造成頭痛問題。
高中時期的我就是最好舉例,熬夜、用眼過度,導致之後有些許頭痛問題。
當高度近視者不讓眼睛休息,自然而然有身體不適等症狀。
什麼時候會近視?
主要在學童時期,接觸書本、玩具等近距離物品的時候,屬於近視風險最高的時候。
因小孩子不論是身高、肌肉、器官等會不斷發育,直到20歲後完全成熟,眼睛也不例外。
一開始,小嬰兒的時候是遠視,眼睛會慢慢發育成正視眼(Emmetropia Eye)。
可是,小孩子若用眼過度,眼睛內的睫狀肌會先緊繃。日後,眼睛慢慢變長,視網膜向後退,從而導致近視。
一般正視眼的眼軸長度為24mm,每增加1mm,增加約300度。
以我舉例,本身近視600度,用A-scan儀器發現眼軸長是26mm。
原先,第一次配眼鏡在小學五年級,度數為125度。第二次配眼鏡是國一的時候,度數為300度。第三次配眼鏡是高一的時候,度數為500度。
大部分人在學生時期中得到近視,導致看遠時要戴眼鏡、隱形眼鏡。
尤其是小學、國中的時候會開始配人生第一副眼鏡。
根據國民健康署在106年的調查,從幼兒園到小學的近視率如下:
- 幼兒園小班:6.9%
- 幼兒園大班:9.0%
- 國小一年級:19.8%
- 國小六年級:70.6%
由此可知,到國小六年級的近視風險急遽增高,在小學時期就要做好防範近視的準備。
假性近視、真性近視差別
假性近視
假性近視屬於睫狀肌過度收縮所造成的看遠模糊,但並不是近視。
通常是用眼過度造成。
醫院、診所檢查時,發現眼軸長與角膜曲率正常,就能懷疑睫狀肌緊繃造成近視。
眼科醫師會開一瓶散瞳劑,控制睫狀肌收縮,強迫放鬆。
眼科檢查時,會用短效型散瞳劑,來確保度數避免假性近視而高估度數。
若一開始沒辦法到視力1.0,會點散瞳劑,然後閉眼休息,重複3~4次。
接著重複檢查,檢查後視力有改善,證明是假性近視。
真性近視
就是真的近視。
同樣的作法,點散瞳劑也不會回復度數、視力也不會改善。大多數是遺傳、環境、疾病等因素造成屈光度的變化。
若罹患真性近視,每年平均會提升25~50度,成年後度數會穩定。度數是否提升,取決於用眼習慣。
我在驗光時,會遇到每年需要改度數的客人、也有2、3年度數不變的顧客,取決於用眼習慣。
成年後,度數提升,關鍵在個人與環境因素。
2大近視種類
真性近視分成兩種:軸性近視、屈光性近視。
軸性近視
軸性近視指眼軸變長,從側面看眼睛變成橢圓形狀,導致視網膜往後移。
這是常見近視表現,也是造成高度近視的原因。
眼軸長24mm,每1mm大約造成3個屈光度(近視300度)。
與我為例,我的眼軸長是26mm,我的度數落在600度上下,用視力表檢查證實在600度達到1.0視力。
屈光性近視
屈光性近視指角膜或水晶體的曲率大,導致焦點聚焦在視網膜前面。
臨床上,度數比軸性近視低。
角膜的彎曲程度大,當光線進入眼睛內,不會落在視網膜,而是它的前面。
低、中、高度近視區分
根據WHO的【The Impact Of Myopia And High Myopia 】最新標準:近視度數的區別如下:
屈光度 | 近視度數 | |
---|---|---|
正視眼 | PL~-0.50D | 0~50度 |
低度 | -0.50D~-3.00D | 50~300度 |
中度 | -3.00D~-5.00D | 300~500度 |
高度 | 超過-5.00D | 超過-5.00度 |
在2016年之前,過去以600度的標準判定高度近視,如今把標準提高,說明對於近視的關注有明顯重視。
度數只要超過500度,除了視覺上會更模糊外,後續的併發症風險也隨之升高,也說明要改善目前的用眼習慣。
近視度數與視力的相關性
視力保健人員會利用視力,來初步判斷近視度數。
兩者的相關性並非是絕對,但對於測試時有一定的參考價值與方向。
根據Bennett & Rabbetts作者出版的【臨床視覺光學】,視力與近視度數的相關統整如下:
視力值 | 屈光度(度數) |
---|---|
1.0 | <-0.5D(50度) |
0.7 | -0.5D(50度) |
0.5 | -0.75D(75度) |
0.3 | -1.00D(100度) |
0.25 | -1.50D(150度) |
0.16 | -2.00D(200度) |
0.1 | >-2.00D(200度) |
上述根據統計所算出的相關性,並非是絕對值。
舉例,有人沒戴眼鏡的視力只有0.7,根據表格,度數落在50度。
不過,臨床上客人可能需要75度或100度的矯正,才能達到1.0的視力,表格僅提供矯正的方向,有經驗的驗光師會依照客人需求做調整。
近視引發的4大併發症
高度近視的患者,日後有併發症機率變高,間接影響到眼睛疾病。
- 白內障
- 青光眼
- 視網膜剝離
- 黃斑部病變
近視與白內障的關係

白內障,指水晶體混濁、失去彈性的疾病,落在55歲~65歲為好發族群,又被稱作「視力第二春」。
硬化的水晶體會增加近視度數,加上好發族群屬於有老花眼,看近會模糊。兩者抵銷,會看近變清楚。
近視因眼軸拉長、不良的用眼習慣,進而提早得白內障。
治療方式相當成熟,只要把水晶體移除,更換人工水晶體,當天動手術、當天就能回家休息。
近視與青光眼的關係

房水,是維持眼壓的關鍵,也是造成青光眼的主因,又稱為「視野的小偷」。
一旦房水排不出去,會影響視神經盤,導致擠壓。視野會慢慢地變小,最後看東西就像是用吸管看東西。
眼壓,是測青光眼的因素。若眼壓過高,也會影響到近視。
而高度近視者因眼軸變長,眼球壁變薄,對眼壓耐受度較低。影響到房水排出,阻塞的風險變大,造成青光眼問題。
此外,家族遺傳、疾病,也會影響到罹患青光眼的風險。
建議定期到醫院、診所去測眼壓,避免後續的問題。
近視與視網膜剝離的關係

飛蚊症,是近視跟視網膜剝離的橋樑。前者,因眼軸拉長讓玻璃體內的介質形成液固狀;後者,若飛蚊短時間大量增加,說明視網膜剝離(Retinal detachment)的潛在問題。
高度近視,讓視網膜變薄,玻璃體與視網膜會慢慢分開,造成視力問題。
一旦有黑影變多、視力惡化、視野減少等問題,應立即去眼科就診。
近視與黃斑部病變的關係

Age 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黃斑部病變屬於老化現象,跟老花眼一樣。
黃斑部是視網膜中最關鍵的區域,決定視力的好壞。
年長者,是容易風險大的族群,若有高度近視,風險會更大。
由於視網膜、眼球壁變薄,一旦被拉扯,導致脈絡膜與視網膜分開,可能會有新生血管。
有近視該怎麼辦?
先去找眼科醫師或驗光師,由專業的眼睛保健人員檢查你的眼睛度數。
找到合法登記的醫院、診所、驗光所去預約,協助你矯正近視問題。
從基本的電腦驗光,再到專業的自覺式驗光,找到最適合的矯正處方。
小孩子優先去眼科醫院或診所就醫,確定是否假性近視造成看遠模糊。
如果是,定期點長效散瞳劑觀察;如果不是,代表真性近視,醫師會開一張「度數處方單」,請小孩去眼鏡行配眼鏡。
若是15歲以上的青少年與成年人,可以直接去眼鏡行是否為近視問題,無須先去醫院檢查。
近視矯正方法有哪些?
醫療上,能矯正近視方法,主要把光線的焦點向後面,重新聚焦在視網膜上。
常見的作法有以下4種:
眼鏡
最好、最常見的方式就是配眼鏡,利用光學矯正的凹透鏡片,把焦點回到視網膜上。
如今,鏡片不只能矯正近視、散光度數,能根據需求選配濾藍光、變色、多焦點等功能。
- 濾藍光鏡片:若長期使用手機、平板、電腦,可減少藍光危害。
- 變色鏡片:若有點散瞳劑、經常外出、戶外活動需求,可避免陽光傷害眼睛。
- 多焦點鏡片:老花眼問題、看近不舒服等問題,可以看遠、看近一次同時矯正。
此外,若想要性能更好的鏡片,也可以參考國外的鏡片,像是蔡司、依視路、豪雅等。
文章連接:鏡片品牌
隱形眼鏡
隱形眼鏡,屬於僅次於眼鏡的常見矯正處方。
因為是「貼在角膜上」,一般度數比眼鏡度數還要低。
隱形眼鏡,不只能矯正近視度數,也是時尚用品。有透明與彩色鏡片,會依照需求有不一樣的顏色。
市面上以拋棄式鏡片居多,像是日拋、雙周拋、月拋等。
常見的隱形眼鏡品牌,國內有海昌、帝康、加美、美若康、星歐;國外有嬌生(安適優)、酷柏、博士倫、愛爾康。
適合不想戴眼鏡、愛時尚、短時間方便的人
文章連接:軟式隱形眼鏡是什麼
散瞳劑
散瞳劑又稱阿托平(Atropine Eye drops),能減緩睫狀肌緊繃,強迫肌肉放鬆。
在眼科,這是判斷假性近視的常見做法。同時,也能控制近視加深的風險。
醫師會先點的短效型阿托平,休息20~30分,反覆做3~4次,再去檢測度數與視力。
- 長效型:適合回家點眼睛、濃度高、會畏光
- 短效型:適合眼科檢查、濃度低、較少畏光
角膜塑型片
是一種特殊的硬式隱形眼鏡,能控制近視度數,改變角膜形狀、晚上睡覺時戴上的醫療級隱形眼鏡。
因為是睡覺時戴上,材質的透氧率非常高,無須擔心因鏡片造成眼睛變紅的問題。
為了控制近視,強迫改變角膜形狀,屬於硬式隱形眼鏡。
一般,只需1~2周,就會看見效果,做到完全矯正至少1~3個月。
適合給近視發展期的孩童使用。
文章連接:角膜塑型片
近視控制鏡片
近年來,近視控制鏡片成了熱門選擇。
相比於一般的度數矯正鏡片,該鏡片多了控制近視發展的功能。
雖然不像角膜塑型片,利用改變角膜形狀來控制,但是原理都一樣。
依靠「近視離焦」原理,讓視網膜向內生長,達到控制近視的效果。
根據研究,延緩近視效果達到6~7成。
適合給不想戴隱形眼鏡、想控制近視的孩童、青少年。
近視雷射手術
意思是改變角膜的形狀,來矯正近視的侵入式手術。
近年來,經過許多明星、KOL的實際體驗與代言,雷射手術成了矯正近視的熱門選擇。
常見的雷射手術有PRK、LASIK、SMILE等手術。
目的皆是改變角膜形狀、作法與恢復時間有差異。
要做雷射手術有幾個要求:
- 年齡要求20歲以上
- 六個月的度數不能超過50度
- 角膜厚度符合手術需求
適合給20歲的成年人、不想戴眼鏡的族群、職業需求者。
如何避免近視加深的日常習慣
不要關燈玩手機、閱讀
昏暗環境中使用手機、看書,讓眼睛看近的需求變多,日後會加深近視問題。
尤其是藍光顯示器,手機、平板、電腦都會產生藍光,關燈玩遊戲、追劇、辦公,會引發近視加深,甚至提早白內障。
過去有報導,有人因熬夜、關燈追劇,結果30幾歲就得白內障。
若不想提早發病,建議改掉關燈滑手機的壞習慣,並且有規律的作息。
營養攝取
均衡飲食能保持眼睛功能完善,尤其攝取深綠色蔬菜、胡蘿蔔、水果等。
這些富含眼睛所需的葉黃素、維生素A、C等重要養分。
能保護眼睛、維持生理機能的需求。
若沒有時間補充,可購買保健品,補足人體無法合成的養分。
文章連接:船井生醫葉黃素
戶外活動
多去戶外活動、曬太陽有助於舒緩眼睛疲勞。
日照有助於維生素D,增進鈣吸收,維持鞏膜健康。
小孩的活動力好,在體育課可以跑步、跳繩、踢毽子、球類運動等,減少閱讀的壓力。
常見近視問題
Q:近視成因有哪些?
主要為遺傳、環境、慢性病引起。
Q:近視可以恢復嗎?
要判斷是假性近視還是真性近視。若可以用散瞳劑回復,屬於假性近視;反之,則是真性近視,是無法回復。
Q:視力0.7大約是幾度?
落在近視50度上下。不過,只是參考值,並非視力0.7一定是近視50度,視個人情況。
Q:如何避免近視?
要有充足睡眠、要多去戶外活動、要多攝取營養、要定期休息、不要關燈滑手機、不要熬夜。
Q:近視矯正的方法有哪些?
配眼鏡、隱形眼鏡、散瞳劑、角膜塑型片、近視控制鏡片、近視雷射手術。
Q:小孩子第一次配眼鏡要先去哪裡?
先去醫院、診所,給眼科醫師判斷是非假性近視後,拿到度數處方單或診斷書,再去眼鏡行配眼鏡。
Q:高中生或成年人第一次配眼鏡要先去哪裡?
可以直接去眼鏡行配眼鏡,驗光師能直接幫您配最適合的度數。
近視的未來發展
近視屬於常見的屈光不正狀態,若不及時矯正,極為可能引發失明問題。
遺傳、用眼習慣、疾病,都會造成近視。
如今的矯正方式,可依照自身需求,決定最適合的方法。
除了矯正處方,良好的用眼習慣能抑制近視加深的發展。
尤其在學齡孩童的階段,眼睛尚未發育完全,隨時注意近視與視力的問題。
若要追蹤近視度數,可以來到眼科或驗光所幫您檢查最近的度數。
眼科醫師與驗光師能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近視矯正方法與度數。
為了讓民眾了解近視的問題與嚴重性,文章介紹近視的成因、症狀、近視區分、如何矯正、併發症、避免加深的良好習慣等。
對於民眾,環境變化與自身習慣成了近視發展的主因。
未來近視的矯正能否更完善、滿足大眾的需求,需要時間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