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進來這篇文章的玩家,你是拿著手機瀏覽專業文章的小孩嗎?還是為孩子使用手機而操心的家長。
如果你擔心小孩使用手機是個問題的話,可以先看以下影片。
本篇文章會告訴你
- 手機對小孩的影響有哪些
- 發生近視該怎麼辦
- 小孩使用手機有哪些優、缺點
- 你身為家長可以做什麼事
- 能了解孩子使用情況的線上服務
手機對小孩的影響有哪些
正在發育期的孩童,對於這個世界是懵懂無知,對於任何事都充滿好奇心,身為家長可以教導小孩技能、才藝。
至於能否給小孩手機?這是相當爭議性的問題,因為給小孩使用手機有好有壞,取決於使用者如何使用。
生理上,使用手機的孩童主要以頭部以上會發生變化,其中大腦與眼睛影響最明顯,下面我們依序季紹有什麼問題。
大腦
從出生到成年,大腦會不斷的發育,直到21歲。
大腦的發育是取決於外界的刺激與缺乏刺激所致。
其中年齡階段,0~2歲是大腦發展最快的時期,幼童的腦袋大小會成長到3倍多。
如果在過早的發育時期給予小孩手機,會讓發生以下問題:
- 學習障礙
- 認知緩慢
- 容易衝動
- 注意力下降
原因是大腦的白質發展偏低,導致發生以上問題。
其中過早使用手機會讓學童對虛擬世界入迷,對於現實世界的世界感到無趣。
會導致認知緩慢發展,對於學業與才藝有很大的影響。
眼睛
眼睛屬於暴露在外的器官,掌管了五感中最重要的視覺。
當手機長時間使用,眼睛會有什麼影響?
首先,近距離看東西時,睫狀肌會收縮、控制水晶體的懸韌帶會放鬆,滑手機時才會比較清楚,久而久之,睫狀肌習慣了收縮的狀態,就會形成近視。
看近的東西會引起近視不是沒有原因的,甚至會藍光的光譜影響,造成軸度近視。
此外,藍光本身也是個問題,螢幕散發出的藍光會經過角膜、水晶體、最後到視網膜。
介於400~500奈米波段,由水晶體與視網膜吸收,進而產生自由基。
在眼睛內過度累積就會受損細胞,白內障與黃斑部病變的風險會提高,更嚴重會視力永久受損。
手機過度的依賴,眼睛的負擔是最明顯的,如果小時候就依賴智慧型裝置,眼睛的完善性不一定會好的結果。
小孩有近視該怎麼辦
小孩因使用手機而發生近視的案件並非稀有例子,在數位世代中已是常有的事。
首先小孩有近視也無須擔心,因這有可能是睫狀肌太緊張而導致的假性近視,需要診所或醫院的散瞳劑檢查再做一次,就會正常。
反之,如果度數沒有變的話那就是真的近視。
為了確保度數追蹤,要需要讓孩童定期看眼科醫師,日後除了優化生活習慣外,也要配合點散瞳劑或角膜塑型片控制。
手機有哪些優點
對於小孩使用手機往往都是負面的想法,不過對於小孩能否使用手機,我有個不同的想法。
我們已身處於數位世代,各種互聯網訊息都能找得到。
能否給予小孩使用手機成了家長的難題,如果要給與小孩使用手機的話,需要做好引導者的角色,教會如何正確使用。
給予小孩手機使用有以下3種好處:
建立新鮮感
一塊鐵塊有什麼有趣的?這或許是沒有使用智慧型手機的人所產生的想法。
當小孩知道這個鐵塊的有趣之處,從而建立出新鮮感,激發出好奇心。
當他拿到的鐵塊不只能打電話、傳簡訊、手電筒、還能上社群媒體、網購、學鋼琴、英文、甚至能玩遊戲。
對於一個小孩來說,簡直發現了新大陸,在這虛擬世界能做到那麼多事,潛意識會告訴他可以打造出舒適圈。
家長們可利用這個機會,教導小孩如何打電話、學習感興趣的學藝、給予使用手機的正確觀念,這是每個小孩都會學習必經之路。
建立獎勵機制
手機上玩的遊戲往往會有的獎勵機制,「只要達成了某項任務,就能獲得獎品或積分」,遊戲設計會建立這種回饋系統。
而且遊戲的限時活動,讓人們會想要盡快得到獎勵,呈現出稀缺性。遊戲的小活動促進多巴胺的分泌,讓玩家玩遊戲時欲罷不能。
這也是為什麼小孩子或成人會偏向於遊戲而並非現實的學習與工作,遊戲有明確的目標,而且能教你如何獲得獎勵,形成正面的回饋;現實生活往往都是不明確的目標、而且做著自己不喜歡或沒興趣的事物。
形成正確的獎勵機制對小孩的發展是至關重要,能夠在現實中開導小孩,不只能夠產生強大的學習力,也能發揮自身潛力。
舉例來說,教導小孩考試能考到90分,可以獲得一些零用錢、每日複習今天所教的東西並交倒給家長聽,就能戶外打球之類。
簡單來說,明確的目標與過程是對小孩的教育有很大的影響,需要家長如何開導小孩,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議題。
未來發展
手機上的應用程式(App)愈來愈多樣化,從以前的社群媒體到多種應用程式來佔領手機市場,比如網購、遊戲、新聞、學習平台等。
手機除了是小孩的毒藥,也可以教導小孩的良藥。手機的應用程式能夠幫助小孩找回他們的好奇心、注意力與學習力。
各種學習平台也紛紛轉向手機市場,為了給小孩有更方便的學習環境,給予不一樣的學習方式。
比如「英文學習平台Cake」,從口說、拼音、詞彙、文法都能夠幫助小孩奠定基礎,該App最大的特色是遊戲化學習與短語音教學,有明確的目標來建立學習,積沙成塔,讓您與您的小孩輕鬆快樂學英語。
想要成為出色的鋼琴手嗎?「Simply Piano學習鋼琴」會是你的好幫手。
看過不少人在影音平台上展現優異的彈琴手法,卻擔心自己笨手笨腳,該App可以幫助你從0到1手把手教你。
如果家裡沒有鋼琴有沒關係,使用3D Touch的觸摸課程將你的設備螢幕變成鍵盤。
在學校也會使用平板電腦與一般電腦教學,教導學生如何製作簡報、文書處理、程式設計等資訊技能,讓小孩的競爭力達到可以一人處理的標準。
由此可知,科技展品給小孩不一定是負面影響,而是由使用者以做什麼事為主。
手機有哪些缺點
過度使用手機的問題在各種文章中能找到類似的內容,關於使用手機的缺點,我統整出了5大問題。
霸凌
對我們家長來說,最擔心的是發生網路霸凌事件。
網路可以是另一種人與人之間的另一種管道,社群網站就是最好的例子。
能夠交流訊息、聊天、甚至分享事務,可以說不論你是明星還是平凡人都可以使用社群平台,分享你的事情。
其中正向的好處也有投射後的影子。
只要有輿論,就會有支持者與反對者,也有漠不關心與其它想法的人,小團體可以是班級、朋友群體;大團體可以是粉絲團、黨派、協會等。
假設受到網路威脅、恐嚇,對小孩會是個無法抹滅的陰影。
小孩的身心靈尚未完全,網路霸凌已是不能忽視的問題,使用手機等物品需要切記,要教導小孩該怎麼正確使用是非常重要的事。
漠視
一個人專注於一件事的時候,容易會忽視其他事物,不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一樣。
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孩有了手機,感覺回到了自己的舒適圈,對於其他事物就會毫不在意,學校學到的內容不用說,可能連自己的好友、甚至家人也會忽略。
在進一步解析前我們要先認識什麼是「心流」與「成癮」。
兩者在意思上十分相似,都是專注於一件事物上而忽略了其他事物,可以到廢寢忘食的境界。而其中的分水嶺是有無明白自己是做明確的「執行」。
心流狀態是自己有真正想要達成目標,去做一件事而達到忘我的境界;成癮是生理或心理上無法得到滿足而去做一件事。
可以說,兩者是具有相近的目的與執行;不同的本質。
因為手機使用而讓他人感到漠視,這是一種成癮表現,過度使用的情況會加劇表現。
舒適圈
每個人都會想要追求自己的舒適圈,保持著輕鬆、快樂、無壓力的環境,小孩子也不例外。
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孩,給他們手機會建立起舒適圈,手機的依賴性愈來愈強。
因社群媒體的影響,各個追求短影音這塊大餅。在虛擬世界中建立舒適圈的話,小孩的注意力、專注力、學習力均會下降,會影響到小孩的學習問題。
舒適圈在虛擬世界中建立後,就會像是奶嘴一樣,會不斷地想要有更多的娛樂,最後手機就變成電子奶嘴,形成出「奶頭樂效應」。
穩定且輕鬆的狀態,是每個人潛意識下的想法,更何狀況是正在對外面世界充滿好奇的小孩。如何讓小孩有個快樂學習與正確使用科技的環境,除了老師、也是家長面臨的考驗。
身心健康
對於眼睛與大腦的身心健康不必多說,而是講心理上的健康。
小孩使用手機可能無意識地變成專屬的電子奶嘴,從而發生身心問題。
專注力
短影音愈來愈流行,各種社群媒體也強推自己的短影音平台,小孩一旦迷上短以因的內容就會開始模仿,比如唱歌、跳舞或是改寫歌詞,以才藝方面是好的發展。
不過問題是,影片時間可以不到幾分鐘、甚至幾秒鐘,長時間使用會導致專注力下降,學習上需要長篇閱讀可能看不到幾秒鐘就放棄,在學習的道路形成阻礙,造成數位癡呆症。
如何拿捏小孩使用時間與習慣成了傷腦筋的問題。
焦慮
在剛才提到的奶頭樂效應,能夠應用在內容資訊上。
手機內容只需要用大拇指滑一下就有新的內容。在各種資訊中,可以利用互聯網找到你想要的解答。
比如你想要知道有哪些隱形眼鏡日拋可以推薦,有或者是有哪些保養液比較好用,都能在網路找得到。
各種資訊可以說應有盡有,人們也會互相比較資訊,找得愈多,就會產出比較心態,看見與多的資訊,心中也會產生焦慮。
大腦吸收的資訊太多形成出焦慮感,會感覺毛毛躁躁的,這是手機使用過度發生的情況。
抑鬱
跟焦慮一樣,會造成精神上的疾病。
過度使用的情況會引起焦慮、抑鬱、自閉等情況,根據美國研究指出,每六個加拿大兒童中,就有一個診斷出具有精神疾病,他們當中許多人需服用具危險性的精神病藥物。
由此可知手機的使用,時間的控制是非常重要,教導小孩自控力是重要的事。
睡眠不足
睡前使用手機會導致睡眠品質的問題,當閉眼優息時會無法入眠。
在於藍光與使用環境的問題,在黑暗環境使用手機,等於將臉部本身暴露在藍光。
眼睛接收藍光就會隨之讓交感神經亢奮,也就是人體會有興奮感與虹膜放大,進而睡眠不足。
建議不論是小孩或大人,都在睡前的30分鐘內不要用手機,才能保持健康的睡眠品質。
身為家長可以做什麼事
小孩雖然在某些時間段是不會使用手機,不過之後的時間,比如國中、高中?
不適合給予小孩手機的時間段確實無法手機,日後一定會用到智慧型手機的問題,所以如何正確礁島小孩使用手機已經是當代家長們所面臨的問題。
給小孩正確的引導,爸媽的角色至關重要。以下是我給家長們一系列非常重要的教學建議與想法。
約定
可以與小孩做個約定,如果能完成每日任務或者是指定要求、家事等,就可以一天使用手機2小時,時間由自己分配。
這樣能更有動力去完成學業與做好家事,需要給小孩建立一種良好的習慣。
不只是小孩、家長也得信守承諾,諾言是雙方相信彼此為基礎,違反原則很有可能不信任彼此。
責任心
光靠約定是還不夠的,還需要給予小孩正確的「使命感」。
也可以說是責任心,讓他做事能做到100%,而非是為了玩手機而做,這會導致有錯誤觀念。
教導小孩一種「使命感」,能有成為一個負責任的大人。
信賴
能玩多久手機?能使用什麼手機的App?什麼時候使用?是小孩的自控力與父母的約定而定。
這裡講的是信賴,可以說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基礎,也是正確開導小孩的方法之一。
對於懵懂無知的孩童,需要的是好奇心所趨勢的慾望與可以信任自己的教室。對於人的關係,比如有情、親情、愛情,都以信賴為基礎建立的關係。
從手機的使用來看,約定可以是小孩與家長的外在信賴;自控力就是小孩本身對父母的內在信賴。
適合小孩手機的時間段
一般學生會在國、高中之後會使用到手機,甚至在國小就已經有自己人生中的一部手機。
對於「如何讓孩子有更好的時間段給予手機的使用權」,美國與加拿大兒童協會表明從出生到18歲的孩子做了使用手機的建議:
- 0~2歲:不能接觸
- 3~5歲:每天使用1小時
- 6~18歲:每天使用2小時

其中,12歲以上的兒童與青少年使用科技產品的頻率,使用時間是 4-5 倍,這會影響到他們的身心靈健康。
因此要建議他們每天盡量少使用手機裝置。
能追蹤孩子使用情況的服務
擔心孩子使用手機的情況,每個家長都會有這想法。
該如何監督小孩在使用手機的情況下,檢測手機搜尋內容?Qustodio就是最好的線上檢測工具。
受到了世界各地5,000,000多名家長的一致好評,給予小孩有個最好的數位健康環境。
只需要使用Qustodio,就可以給孩童手機使用的情況下,進行以下檢測:
- 過濾內容與應用
- 輕鬆監看孩子的使用應用程式的情況,比如Youtube、facebook或抖音
- 防止手機成癮而限定時間限制
- 如果有不明人士打電話也無須擔心,Qustodio可以查看是誰與孩子打電話與訊息
- 能夠在地圖上查詢家人曾去過的區域,當家人到達或離開您設定的指定區域就會接收警報
- 除了監控外,還能通過電子郵件獲得每日、每月、每年的詳細報告,方便做出詳細回饋來檢測問題
- 當孩童有課外活動時,可以進行警報設定,萬一發生不幸事件,孩童可以在第一時間內發送SOS求救訊號。
如此優秀的線上工具,可以適用於以下電腦、平板、手機系統,無須擔心不同系統而有連接問題。

為您的家人解決網路霸凌、身心健康、線上與現下生活平衡、學業干擾等問題。
目前Qustodio給予以下兩種方案挑選,價格以每年計算:

為了保護家人的安全,請點擊下方按鈕購買想要的方案吧!
總結
對於小孩使用手機的情況有好有壞,問題在於使用者本身的習慣與時間分配。
孩童對手機的使用本來就沒有完全的概念,就像一般人不會一開始就知道眼睛的所有構造吧。
所以會需要師長的教導,才能讓孩子有正確良好的使用習慣。
本篇文章詳細認識手機對小孩的影響與使用手機的優缺點。作為孩子們的師長,會擔心孩子的線上行為影響到現實生活中,以及確保小孩的安危,請點擊下方按鈕,Qustodio能保護你的家人。
玩家最新文章

【職業介紹】驗光師是什麼? 5分鐘從0到1認識醫事職業全分析

【眼睛攻略:角膜】 | 0基礎認識構造、功能與雷射手術評估攻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