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解剖構造]眼窩骨骼的組成 | 探索由7塊骨骼組成的微小世界

眼窩骨骼的組成
最後更新日期:2024-01-27 9:56 下午

眼窩骨骼試試保護眼球的牆壁,或者是說保護內容物的城牆。

眼窩骨骼的組成相較其他人體骨骼構造,數量比較少卻複雜性相對較多,看似僅僅一個開口,實際上內部暗藏著玄機,並非外表那麼簡單。

因此,本篇文章帶玩家們認識

  1. 眼窩骨骼的組成
  2. 頭顱骨的構造
  3. 眼窩內的孔洞分析
  4. 眼窩的容積與性別、年齡的差異
  5. 骨質眼窩的副鼻竇空腔

骨質眼窩的定義

眼球作為人體的重要器官之一,會需要堅硬的骨骼來保護裡面的內容物,同時也需要有個開口才能充分展現眼球的生理功能。

堅硬的骨骼,形成了骨質眼窩,看似由骨骼緊密包覆,但實際上有許多微小的孔洞會與頭部重要的血管與神經相連到眼球中。同時也是養分交換與神經支配的重要管道。

骨質眼窩的開口形狀與內部深度,會因性別年齡種族等因素呈現差異,可能會有極大的不同,以性別來舉例,男性的眼窩往往比較方且內部深度深;而女性的眼窩往往比較圓且內部深度比較淺。

頭顱骨構造

頭顱骨(skull),屬於中軸骨,該區域的骨頭一共有22塊,由顱骨(cranial bone)跟顏面骨(facial bone)所組成的,下列我們一一分析:

顱骨

一共有6種、8塊骨骼,由下面條列式所示。

  1. 額骨(frontal bone)
  2. 頂骨(parietal bone)
  3. 枕骨(occipital bone)
  4. 顳骨(temporal bone)
  5. 蝶骨(sphenoid bone)
  6. 篩骨(ethmoid bone)

顱骨名稱 是否成對 數量
額骨(frontal bone) 不成對 1
頂骨(parietal bone) 成對 2
枕骨(occipital bone) 不成對 1
顳骨(temporal bone) 成對 2
蝶骨(sphenoid bone) 不成對 1
篩骨(ethmoid bone) 不成對 1

圖片->(顱骨)

顏面骨

一共有8種、14塊骨骼,由下面條列式所示。

  1. 上頷骨(maxillary bone)
  2. 下頷骨(mandible)
  3. 顎骨(palatine bone)
  4. 顴骨(zygomatic bone)
  5. 淚骨(lacrimal bone)
  6. 鼻骨(nasal bone)
  7. 犁骨(vomer bone)
  8. 下鼻甲(inferior nasal concha)

顏面骨名稱 是否成對 數量
上頷骨(maxillary bone) 成對 2
下頷骨(mandible) 不成對 1
顎骨(palatine bone) 成對 2
顴骨(zygomatic bone) 成對 2
淚骨(lacrimal bone) 成對 2
鼻骨(nasal bone) 成對 2
犁骨(vomer bone) 不成對 1
下鼻甲(inferior nasal concha) 成對 2

以上便是從外表觀察到的頭顱骨構造,接下來探討頭顱骨裡面的構造吧。

圖片->(顏面骨)

頭顱骨內部構造與孔洞

如果將人的顱骨中的額骨,從橫切面切成兩半,就會看見裡面的大大小小的凹陷,稱為陷窩。

內部分成三種主要的陷窩,由前到後分別是前顱窩(anterior cranial fossa)、中顱窩(middle cranial fossa)、後顱窩(posterior cranial fossa)。

而外表有顳窩(temporal fossa)、顳下窩(temporal fossa)、前方還有一對專門安置眼球的眼窩(orbital fossa)。

圖片->(陷窩)

在頭顱骨的內部構造,由上往下看,陷窩中可以見到許多開口,分別是

  1. 篩孔(cribriform foramen)
  2. 視神經孔(optic nerve)
  3. 眶上裂(superior orbital fissure)
  4. 圓孔(foramen rotundum)
  5. 副圓孔(foramen ovale)
  6. 棘孔(foramen spinosum)
  7. 破裂孔(foramen lacerum)
  8. 內聽道(internal acustic meatus)
  9. 頸靜脈孔(jugular foramen)
  10. 舌下神經管(hypoglossal canal)
  11. 枕骨大孔(foramen magnum

圖片->(陷窩孔洞)

眼窩骨骼的組成

頭顱骨,以胚胎學解釋起源,骨頭均源於中胚層,由7塊的顱骨與顏面骨所組成的。而這些形成眼窩構造的骨骼,它們的相連處皆不具有關節囊,畢竟頭顱骨的骨骼之間是無須彎曲的,是以不動關節,並且以纖維關節的形式,形成了骨骼緊密、相互接合的。

而形成眼窩的7塊骨骼分別有額骨(frontal bone)、蝶骨(sphenoid bone)、篩骨(ethmoid bone)、淚骨(lacrimal bone)、顴骨(zygomatic bone)、顎骨(palatine bone)、上頷骨(maxillary bone)等。

進而整理,顱骨包含了額骨(frontal bone)、蝶骨(sphenoid bone)、篩骨(ethmoid bone),3顏面骨包含了淚骨(lacrimal bone)、顴骨(zygomatic bone)、顎骨(palatine bone)、上頷骨(maxillary bone),4

正常人的眼窩開口,通常是在頭顱骨的前側,而尖端的細孔位於開口的後不,也就是頭顱骨內部。

形成類似漏斗狀的孔洞,前方開口會愈來愈大;後方空間會愈來愈小,形成好幾個孔洞,最後則是視神經孔

形成眼窩的骨骼,依照位置能細分成4個骨質壁,包含眼窩頂部、外壁、內壁、底部等4個地方,接著我們依序探索它們的特性吧。

眼窩頂部

眼窩頂部(orbital roof),形狀略似三角形,骨骼的數量僅有兩塊,由前向後分別是額骨與蝶骨。

額骨

額骨(frontal bone),佔了頂部最大的面積,而蝶骨其次,眼眶上方有眶上裂(supraorbital foramen)眶上切跡(supraorbital notch),該孔洞內會有第五對腦神經,三叉神經的眼分支,該神經負責皮膚感覺的眶上神經(supraorbital foramen)穿出;除了神經,也有眶上動脈與眶上靜脈通過。

此外,在額骨的內部的向外側,有一處凹陷,是為了容納淚腺,稱為淚腺窩(lacrimal fossa)。

蝶骨

在眼窩頂部,主要由蝶骨的小翼部(lesser wing of sphenoid)所構成,該區域的內側有視神經孔,視神經與眼動脈都各有一條穿過該孔洞。

視神經可將視網膜上收集的訊號運輸到大腦枕葉的視覺皮質中;而內頸動脈分支出的眼動脈,會供應眼睛構造氧氣與養分。

眼窩頂部特色

眼眶頂部的額骨蝶骨小翼部,可將眼窩與前顱窩這兩個空間給區隔。

此外,眼眶頂部的前外側,有提供滑車小凹滑車小棘的構造,讓上斜肌可以通過,如果該區域損傷便影響到上斜肌的功能,無法正確注視物體,造成影像模糊。

圖片->(眼窩骨骼的組成)

圖片->(眼窩孔洞)

眼窩外壁

眼窩外壁(lateral orbital wall),骨骼的數量僅有兩塊,由前向後分別是顴骨與蝶骨。

顴骨

顴骨(zygomatic bone),僅僅占了眼窩外部的1/3的面積而已,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退化,因此骨骼的體積會比年輕時較小

蝶骨

主要是蝶骨的大翼部,是構成眼部的主要骨骼,占了2/3,該處可分為眶上裂與眶下裂。

眶上裂,位於蝶骨的大翼與小翼部之間,與眼眶頂部相隔;眶下裂,位於蝶骨大翼的正下方,經由與眼眶底部的上頷骨與顎骨相隔

眼窩外側的特色

是四個眼窩骨質壁中,唯一沒有與副鼻竇空腔相鄰的骨質眼眶,因此相較於其他三種的骨質眼眶,較為堅硬且穩固。

眼眶外側的骨質壁是眼窩的骨骼最厚的位置,而且愈往後面,厚度就會愈厚,將眼窩中顱窩這兩個空腔給區隔開來。

人類的視野,可以觀看前方的視野更加廣泛,除了視野能力外,眼窩外壁也有功勞,因為眼眶外壁,相較於內壁後縮,眼眶後縮距離約有1.5公分,所以視野才能看得更廣。

圖片->(眼窩骨骼的組成)

圖片->(眼窩孔洞)

眼窩內壁

眼窩內壁(medial orbital wall),略似於長方形,骨骼一共有4塊,由前往後分別是上頷骨、淚骨、篩骨與蝶骨,接著我們依序分析。

上頷骨

上頷骨(maxillary bone),由上頷骨所形成向上方突起的額側凸起,位於硬骨凹陷所形成的淚窩前部。

淚骨

淚骨(lacrimal bone),位於硬骨凹陷所形成的淚窩後部。

篩骨

篩骨(ethmoid bone),內壁中是佔最大的一塊骨骼,所以眼球內壁大部分由篩骨組成的。

此骨骼是具有兩眶不對稱的單一塊骨骼,篩骨中含有眼窩最薄的篩骨紙板,厚度最薄的區域僅僅0.2~0.4mm而已,因此如果眼窩內壁發生骨折,最容易發生的位置便是該部位

除此之外,該骨骼也有前篩竇與後篩竇的中孔構造,是為了能藉由前篩孔、後篩孔與眼窩可以相互連通。

蝶骨

蝶骨的體部(body of sphenoid bone)所形成,此處蝶骨也有蝶竇的副鼻竇空腔。

視神經孔,也位於蝶骨,該孔洞的內側均是蝶骨體部所圍繞著;而外側是由蝶谷的小翼部所組成的。

眼窩內壁的特色

在眼窩內壁中,有三種孔洞,淚囊的陷窩(fossa for lacrimal sac)、前篩孔、後篩孔。

淚囊陷窩的垂直長度約有1.5公分,寬度約有0.4~0.8公分,凹溝約0.2公分深。後方的淚骨與前方鼻側的上頷骨各占淚囊陷窩面積一半。可向下延伸到鼻淚管,並開口於鼻腔的下鼻道

前篩孔有前篩神經、前篩動脈與前篩靜脈;後篩孔有後篩神經、後篩動脈與後篩靜脈。

圖片->(眼窩骨骼的組成)

圖片->(眼窩孔洞)

眼窩底部

眼窩底部(orbital floor),跟眼窩底部一樣,略似於三角形,但並非是水平構造。

骨骼一共有3塊,由前往後是颧骨、上頷骨以及顎骨,一一分析。

顴骨

顴骨(zygomatic bone),位於三角形底部的前外側,堅硬並且沒有副鼻竇的存在。

上頷骨

上頷骨(maxillary bone),佔了眼眶底部的最大面積,骨骼厚度甚薄。上頷骨內有眼眶周圍最大的副鼻竇空腔,也就是上頷竇。

此外,骨骼內部有空心管狀的眶下管(infraorbital canal),開口於眼眶下部稱為眶下孔(infraorbital foramen)。

顎骨

顎骨(palatine bone),位於眼眶底部三角形的尖端,為底部最小面積的骨骼

眼窩底部的特色

雖然上頷骨並非是最薄的骨骼,但依因為眼眶底部並非水平構造、再加上該骨骼具有最大的副鼻竇空腔,上頷竇,因此當受到外力撞擊時,會造成眼眶的壓力增加,一旦超出能承受的負荷,便會導致眼眶內壁的破裂,甚至是骨折破裂。

因眼眶底部是直接受力的因素,在臨床案例中,眼眶底部的骨折是最常見的,因此學界將該徵狀稱作為眼窩下壁破裂骨折。造成眼外肌或是眼睛的相關構造下墜,造成眼球不正常的運作,無法與擁有正常的視覺能力,形成複視(double vision)的異常現象。

眼眶底部正中處有縱向眶下溝(infraorbital groove)的構造,它位於上頷骨中,眶下溝往前會形成空心管狀的眶下管(infraorbital canal),開口於眼眶下部,形成眶下孔。

眶下孔內有眶下動脈與眶下神經通過,其中的眶下神經是三叉神經上頷支的一種分支,能支配下眼瞼的冷、熱、溫與痛覺。

圖片->(眼窩骨骼的組成)

圖片->(眼窩孔洞)

眼窩骨骼中的孔洞

眼眶內的孔洞,有視神經孔眶上裂還有一些其他較小的孔洞

視神經孔

顧名思義,就是安置視神經的孔洞,也是眼動脈的孔洞。位於蝶骨體部小翼之間,連通空間是眼窩中顱窩,位於這兩者之間。

視神經孔顱窩內的開口鄰近蝶骨的鞍部,此位置有腦上垂體的構造,因此臨床上腦下垂體腫瘤常影響視神經的功能而導致視覺上的缺損。

另外,視神經孔也通過肌腱總環,會與眶上裂部分的神經與血管一樣在肌腱總環的內部。

圖片->(視神經孔)

眶上裂

與視神經孔不同,雖然位置同樣是蝶骨,但是在小翼與大翼之間。連通空間跟視神經孔一樣,是眼窩與中顱窩之間。

而在眶上裂中,通過的組織構造比視神經還要多且複雜許多,除了通過的神經與血管變多外,還有肌腱總環包圍的分隔的神經與血管,下面我們先分類再一一觀察。

通過眶上裂的神經有動眼神經、三叉神經的淚神經、三叉神經的額神經、三叉神經的鼻睫神經、滑車神經、外旋神經;血管的部分僅有上眼靜脈通過而已。

再來我們以表格的形式整理出是否有通過肌腱總環的神經與血管吧。

通過肌腱總環 未通過肌腱總環
動眼神經 三叉神經的鼻睫神經 外旋神經 滑車神經 三叉神經的淚神經 三叉神經的額神經 上眼靜脈

圖片->(眶上裂)

眼窩內其他較小的孔洞

除了上述跟眼球相關的大型孔洞外,還有其他小型孔洞,像是眶上孔(supraorbital foramen)、眶下孔(infraorbital foramen)、前篩孔(anterior ethmoidal foramen)、後篩孔(posterior ethmoidal foramen),下面的表格整理出它們的位置、通過的神經與血管。

  英文名 通過的神經 通過的動脈 通過的靜脈
眶上孔 supraorbital foramen 三叉神經眼分支的眶上神經 眼動脈分支的眶上動脈 眶上靜脈
眶下孔 infraorbital foramen 三叉神經下頷分支的眶下神經 上頷動脈、眶下動脈 眶下靜脈
前篩孔 anterior ethmoidal foramen 三叉神經眼分支的前篩神經 眼動脈分支的前篩動脈 前篩靜脈
後篩孔 posterior ethmoidal foramen 三叉神經眼分支的後篩神經 眼動脈分支的後篩動脈 後篩靜脈

圖片->(眶上孔)

圖片->(眶下孔)

圖片->(前篩孔)

圖片->(後篩孔)

決定眼窩容量的因素

每個眼窩的平均容量大小約30立方公分,而眼球就佔了眼窩的1/4,均是由7塊頭顱骨組成的。會影響眼窩因素便是性別、年齡與組織結構。

性別方面,男性通常眼窩略為方形,容量較大女性略為圓形,容量較小

年齡方面,發展時兩眼的眼軸增大角度也愈大;隨著年紀愈大時,顴骨會逐漸萎縮

結構方面,常發生在中老年人上,可能是脂肪的萎縮,眼窩脂肪脫垂形成了眼袋。當眼窩失去脂肪做為支撐物時,造成眼球些微內陷於眼窩中

骨質眼窩的副鼻竇空腔

頭顱骨,大多數的骨骼都有一個共通點,便是骨骼內有空腔,並且有黏膜附著。這些骨骼會包圍著空腔與鼻腔相通,稱為副鼻竇或是副鼻腔。

在形成眼窩的骨骼中,除了骨質眼窩外側以外,其他地方皆有副鼻竇空腔存在,這些鼻竇的空腔一共有額竇、上頷竇、篩竇、蝶竇等四對。

它們的功能包括了減輕頭顱的重量調控鼻腔的壓力協助發聲與共鳴調節吸入體內的空氣的適度溫度與過濾大型外來物增加鼻腔黏膜的面積

下面來一一認識這些副鼻竇吧。

上頷竇

上頷竇(maxillary sinus),位於眼窩下方的上頷骨,而開口的鼻腔位置在中鼻道

是所有副鼻竇中,為最大的一對副鼻竇,成人有15ml的體積,也是最早發育的副鼻竇

如果受到撞擊時,上頷竇是最容易發生局部骨折處,骨折時,巨大的壓力會導致下方的眼球外在肌陷落該空間中,並產生視覺的複視問題

此外,上頷處與牙根(tooth root)有著密切關係,一旦上頷牙根發生問題或骨質萎縮,容易導致從牙根深處,直接穿透上頷竇引發感染,最後引發鼻竇炎問題。

圖片->(副鼻竇位置)

篩竇

篩竇(ethmoid sinus),位於眼窩內側的篩骨中,前篩竇的開口位置在中鼻道、後篩竇在上鼻道。

篩骨紙板是眼眶壁的最薄處,該空間有10到15個彼此相鄰的小空腔氣室,以基底板(basal lamina)分出前篩竇與後篩竇。

圖片->(副鼻竇位置)

額竇

額竇(frontal sinus),位於上方的額骨,開口的鼻腔位置在中鼻道

骨質結構相比較堅硬厚實,不容易因為周邊發生病變而受到波及而造成鼻竇炎,原因在於堅硬的骨骼不容易受到侵蝕、穿透,不容易影響到周邊的眼組織與腦器官。

圖片->(副鼻竇位置)

蝶竇

蝶竇(sphenoid sinus)位於眼窩較深的內側壁,開口鼻腔位置在上鼻道之上的蝶篩隱窩。

圖片->(副鼻竇位置)

副鼻竇種類分類

  位置 鼻腔開口處 特色
上頷竇 眼窩下方 中鼻道 最大副鼻竇
篩竇 眼窩內側 中鼻道、上鼻道 數個小空腔組成
額竇 眼窩內側上壁與頂部 中鼻道 結構較為堅硬且厚實
蝶竇 眼窩深處 上鼻道 眼窩較深處

眼窩骨骼的組成影片-AnatomyZon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KEA4p5k66U

總結

骨質眼窩雖然僅有7塊頭顱骨所組成,卻包括了數種孔洞與副鼻竇。

7塊骨骼,還能分成4種位置,每個位置都有本身面臨的問題與優勢,像是眼眶底部需要注意外力撞擊、眼眶外側年紀大時骨質會向內萎縮、眼眶頂部提供保護重要的神經與血管等。

看似簡單的骨骼組成,其實學問特別大,眼窩骨骼的組成也需要關注神經、血管是否相通以及副鼻竇對整個頭部與眼睛的好處與壞處。以上便是眼窩骨骼的組成,希望發表此文章對玩家們有所收穫。

玩家最新文章

關於作者 Eyes Player 404

眼睛玩家

帶你認識眼睛的世界,

將光與眼睛的知識,分享給未知冒險者們。

{"email":"Email address invalid","url":"Website address invalid","required":"Required field miss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