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的瘴氣,指得是在茂密的叢林環境中所形成的毒氣,能引發人體的不適、濕熱與生病。
它的危害性一直是當地居民與行進叢林的軍隊的問題,有史書紀載,感染到瘴癘之氣,輕則生病、重則死亡,甚至在台灣有高達八任的巡撫皆死於任上,讓當代的台灣成為名副其實的鬼島。
瘴氣的惡名昭彰,使得讓古代的茂密叢林地帶幾乎無人居住,那麼問題來了,瘴氣背後的真相到底是甚麼?是否能以科學來解釋?
本篇文章讓玩家們認識:
- 瘴氣的歷史
- 瘴氣的地理環境學
- 瘴氣對台灣的影響
- 瘴氣引發的危害
- 瘴氣背後的真相
- 瘴氣如何以科學解釋
- 瘴氣的症狀表現
瘴氣的起源
該說法始於古中國的東漢時代,以「障」字為描述,源於漢張帝疏:「且南方暑濕、障毒互生」。
而最初明確記年的事件,是東漢的建武十八年到二十年之間,當時東漢要進攻到交趾,也就是今天的越南的北部地區,史書紀載:「軍吏經瘴疫死者十四五」、「援在交趾、常餌薏苡實,用能較身省欲,瘴毒互生」。
以上為後漢書記載,當初並沒有所謂的「瘴」字,而是之後該書的作者范晦的東晉南北朝時代,「瘴」字以「障」字成行。
瘴癘之氣是什麼
之後的隋唐時代,古人普遍覺得北方的天氣涼爽、南方的環境悶熱,應該是與氣候有關,而且有許多的茂密叢林中,有毒蛇猛獸,自然而然覺得這些是造成南方地區有瘴氣的原因。
也因為這樣,瘴氣也成為古代朝代的南方地區的代名詞之一。這也說明,為什麼福建地區當時被稱為「閩」,把字分開來看就是「門」與「虫」,意思就是門上有蟲。因此閩南人又稱為居住在有毒蛇猛獸地區的人。
瘴氣與台灣島的關係
接著我們把時間轉到清領時期台灣,最初來台開墾的漢人,會來到下淡水,注意的是,這裡指的是位於屏東的東港一帶,並非是淡水河附近的區域。

在當時一共有八位巡檢(警察局長)死於任上,該紀錄出自於「鳳山縣志」,簡單來說,指當時的下淡水是水土惡毒的地方,歷任當官的都死於任上,無一生還者。
這裡下個小結論,台灣被當時清朝統治後,早期大多數的官員都並不想要來台工作。
畢竟除了要渡過六死三殘一回頭的黑水溝、還要應付水土惡毒的環境與熟知當地環境的獵人(原住民)的致命威脅。
即使受到媽祖保佑,平安渡過台灣海峽,絕大多數來台的官員與移民者,大多數會因瘴氣而死。在所有的清代在台的文獻紀錄中,因瘴氣而死的人民就高達了五分之一,可以說是台灣版本的黑死病,在當時可以說是真真意義上的鬼島。
古代產生瘴氣的原因
在前面有述說過,「瘴」指因濕熱而蒸發過後所形成的毒氣,能引發人體的不適、濕熱與生病。
不只如此,以前的朝代,華南地區是有許多人們忌憚的生物,兩棲類、爬蟲類等,牠們的毒素會傳播到空氣與汙染水源,所以引發不適、生病。
這是古人所流傳的紀錄與觀念。
那麼,古人是如何分得出是製造瘴氣的原因呢?通常是以植物、動物、天氣、疾病與特殊氣體來歸納出五種分類。
天氣
首先最簡單易懂的因素便是天氣,古人認為是天氣悶、熱、不通風等所導致瘴氣,常見的天氣引發的瘴氣像是煙瘴、黃沙瘴、暑濕瘴、炎瘴、嵐瘴等。
動物
此外,除了天氣外,動物也是造成瘴癘之氣的原因之一,首先有些昆蟲類、兩棲類與爬蟲類的本身就是有毒性,如毒蜘蛛、蟾蜍、毒蛇等。
古人認為這些動物的毒素能夠傳播到空氣與汙染水源,所以引發不適、生病。
紀錄中,動物所引發的瘴氣有蛤蟆瘴、腹蛇瘴、蚯蚓瘴、螃蟹瘴等。
植物
在茂密的叢林中,除了動物,植物也會造成瘴癘之氣,如青草瘴、黃梅瘴、禾黃瘴、黃茅瘴等。
疾病
除了外在的環境因素外,古人認為人體也會形成瘴癘之氣,不過健康的人是不會有、而是有生病的人,如冷瘴、熱瘴、濕瘴、寒瘴、烏腳瘴、瘴虐等。
特殊氣體
這是一般人幾乎沒聽過的原因,古人認為特殊的氣味,如在當地煮飯的味道、動、植物的獨特氣味,也會造成瘴癘之氣。
如江牛瘴、花風瘴、桂花瘴等。
瘴氣背後的真相
那麼以現代科學的角度,瘴癘之氣是什麼疾病?可以從症狀來看,發燒、頭痛、冒冷汗,答案就是瘧疾。也就是說,你進入熱帶或亞熱帶地區並非是吸入有毒氣體,而是被當地的蚊蟲叮咬所致。
根據世界衛生貿易組織(WHO)統計,每年因瘧疾死亡的人數約62萬人、罹患人數是2.47億人,這是甚麼概念呢?簡單來說,比Covid-19病毒更加致命。
瘧疾並非是甚麼罕見的疾病,在5~10萬年前就有瘧疾,相比來說,人類文明也僅僅2,000多年,可見疾病可以見證人類的歷史。
而人類紀載,並非只有東亞與東南亞,最初的四大文明均有紀載。也就是說,世界各地或多或少均有瘧疾的蹤跡,就連西方國家也不例外。
西方與瘴氣的歷史
在西方的封建時代,科學與思想並未開明,在瘧疾的記載中,與古中國文明的觀點相同,都認為是空氣傳播,讓有毒氣體吸入人體中所致。
在拉丁文名為「Miasma」,原意是糟糕的空氣,被認為是一種有毒蒸氣或薄霧,充滿了引起疾病的分解物質。
不過在當時的居民,大多數是居住在沼澤、窪地等,這些地方容易有蚊蟲、毒蛇猛獸等,所以產生瘧疾,也被稱呼為沼澤熱。

當古人找到神藥
我們再把時間轉到十五世紀末,這是大航海時代,同時也是海盜的黃金年代。當時的沿海國家都想要成為海上的霸權,西方國家在世界各地種下貿易與殖民的據點。
而當中有一個國家,西班牙,進入到南美洲時,毫不易外地大多數士兵們也罹患瘧疾,不過他們發現南美洲的原住民會使用一種樹的樹皮,將其磨成粉後攝取,成功改善瘧疾的問題。而那棵樹,被稱為金雞納樹,磨成粉的物質,便是最早期的金雞納霜。

以科學的角度上,為什麼其他樹的樹皮無法抵禦瘧疾,而金雞納樹可以治癒?原因沒有別的,而是在樹皮中,找到了名為奎寧的成分。
奎寧是什麼
在這邊簡單介紹一下:奎寧(quineine),可用於治療與預防瘧疾、也能夠治癒焦蟲病。是具有低副作用、高治療力的藥物。
不過治癒後容易復發,副作用也不少,常見的有耳鳴、重聽、頭昏、噁心與嘔吐等,被稱為金雞納反應。
典型的治療例子是康熙皇帝,邁進不惑之年後便罹患瘧疾,當時的宮廷御醫都束手無策,幸好有兩位傳教士進貢了金雞納霜,才能讓康熙皇帝痊癒;不只是清朝,歐洲的各國王室,也喜歡金雞納霜,畢竟能擺脫瘧疾的危害,有誰會不喜歡嗎?
1820年之後,一名法國的科學家提煉出奎寧,成為往後的抗瘧必需品,只要進入熱帶、亞熱帶的國家,都要持有奎寧。
疾病的症狀
在人類的歷史中,瘧疾的症狀都有一些共通點以及其他症狀,在早期,與流感類似,主要為發燒、顫抖、冒冷汗、畏寒等。
其他症狀像是頭痛、肌肉痠痛、噁心、嘔吐、疲倦感上升等問題。
嚴重者可能會休克、肝腎衰竭、肺水腫、急性腦病變等。
瘧疾對眼睛的症狀
瘧疾對眼睛來說,影響程度相對少見。不過可依照瘧疾引發的全身性症狀來看,參考對眼睛有何影響。
比如說:什麼樣的人體組織會擴張到全身呢?想一下就知道是血管與神經。
因此會引發視神經炎,可能還會發生暫時性弱視。另外眼底會有分散點狀出血、脈絡膜方面會造成虹膜炎與視網膜脈絡膜炎。
神經方面的影響,會出現眼球運動障礙,原因在於,腦神經的動眼神經、滑車神經與外旋神經造成神經不全麻痺,眼外肌無法收縮。換句來說,眼球會無法轉動,出現障礙,可能要脖子轉動才能觀察其他視野。
疾病的成因
如何最有效的防治,就要先認識疾病的成因與途徑。
在當時歐洲殖民主義不斷地擴張,其中也包含非洲大陸與南亞、東南亞一帶,各個國家軍隊都知道,想要殖民這些地方,就要先搞定瘧疾。
最初的研究,是以罹患者的血液作為切片,發現了名為「瘧原蟲」(Plasmodium)的寄生蟲,接著使用奎寧後,瘧原蟲就真的消失了,因此,「瘧疾寄生蟲理論」就此誕生,成功邁入破解空氣傳播論的第一步。
雖然原因知道了,但是還要尋找傳播途徑才能日後有效預防瘧疾。

傳播論中的爭鬥
一開始,科學家們假設是水傳播的,可惜,這理論不久就被推翻掉了。
因為地理學者與科學家們分析了一些地理環境,發現可能並非是水傳播。舉個例子,像是亞馬遜叢林、密西西比三角洲等,這些地方都有河流、沼澤、窪地等,卻幾乎沒有瘧疾發生的案例;反觀部分乾燥地區,如地中海區域的國家馬爾他、西班牙的直布羅陀以及非洲的幾內亞等地,這些地方都瘧疾發生的案例。
換句來說,水並非是傳播途徑。
傳播論中的真相
1894年,一名英國的醫師提出了蚊子傳播理論,他認為瘧疾案例的分布與有蚊子的地區有高度相關性,在當時他解剖了大量的蚊子,並且在腸道中找出了瘧原蟲。
不只如此,他也發現了當蚊子叮咬罹患瘧疾的麻雀時,瘧原蟲就會在蚊子的體內。然後蚊子繼續叮咬另一隻健康的麻雀,那隻麻雀也罹患了瘧疾。
就此瘧疾的空氣傳播論謎團就此解開,並非空氣引起,而是以蚊子作為媒介的寄生蟲傳染病。
也因此,8/20號,世界蚊子日,紀念發現蚊子才是引發瘧疾的真正兇手。
那位英國醫師,成為了英國史上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英國人,而他,是羅納德·羅斯爵士(Sir Ronald Ross )。

防治方法
感謝這名英國軍醫對瘧疾研究有傑出的貢獻,我們才能知道原因以及如何應付。
除了傳統神藥奎寧外,也能利用滅蚊法要殺死在社區中的大量蚊子。
除了化學性防治外,也有使用物理性防治。
舉例來說,有室內種花的人,需要最多每7天就要更換花瓶中的水,以免孳生蚊蟲。另外房屋的窗戶加裝紗窗與紗門、做戶外活動時,像是馬拉松、打籃球、登山、健行等,要穿淺色性的衣物,以免蚊子叮咬。
在台灣土地上,多虧了民間與政府之間的合作,台灣在1965年被世界衛生組織列入為瘧疾根除地區。
瘴癘之氣是什麼與介紹-影片推薦
這名Youtuber熱愛並專注於各種歷史,世界史、中國史與台灣史,另外也不放過 國際現勢與文化差異。
總結
在這兩千多年以來,古人的資訊一直是不對等與不流通的,直到十五世紀的大航海時代,才找到金雞納霜這種神藥。而十九世紀正是發現疾病的原因與傳播方式。
以前我們耳熟能詳的加拿大傳教士,馬偕,登臺後的隔年便染上瘧疾,幸好服用了奎寧才能繼續行醫。同時他也看見了台灣人對瘧疾也束手無策,在各種說服下,才成功推廣奎寧,解救許多的染疫者。

不過在馬偕醫師尚未來台灣,台灣人一直以為受到瘴癘之氣所致,因此日後的傳統習俗,如燒王船、鹽水蜂炮等,都是祈禱每年都能夠送瘟除煞,保佑台灣人平安健康。
由此可知,瘴氣在西方的科學革命中正式破解,瘧原蟲從史前時代到人類近代的謎團正式解開。
或許,疾病不只能奪走他人性命,也能激起對未知的好奇,以前的人們不懂瘧疾。進而產生傳統習興起。解決疾病、解救百姓,或許是文明進步的一種方式。
玩家最新文章

【職業介紹】驗光師是什麼? 5分鐘從0到1認識醫事職業全分析

【眼睛攻略:角膜】 | 0基礎認識構造、功能與雷射手術評估攻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