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做驗光檢查
驗光(optometry),簡單來講是眼睛檢查。
是驗光師最重要的業務之一,從基本的視力檢查到手術前後的檢查一手包辦。
我們人口的近視發展,已經愈來愈嚴重。
現在的科技綁架了我們的眼睛,幾乎每分鐘都沉浸在藍光螢幕帶來的快樂中。
在這趨勢下,眼睛併發症的風險日益嚴重。
這也是為何驗光檢查如此重要,也是眼睛保健人員的重要任務。
現如今,不論是醫院、診所還是眼鏡行,有逐漸走向驗光專業的趨勢,用更先進的驗光設備檢測出更多眼睛參數。
在做矯正處方、執行手術能做到更加全面。
因此,驗光檢查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那驗光是什麼、可以做什麼、怎麼分類呢?
下一段是你想找的答案。
驗光是什麼
在做眼睛檢查,專業保健人員會分成3大部分:
- 眼初步檢測
- 客觀式驗光
- 主觀式驗光
看似只有3種檢查,實則包含幾十多種的驗光檢查。
每個檢查都有它的目的性來查出眼睛的問題。
這麼講比較籠統,那我們一一分析,你會找到它的規律。
眼初步檢測
簡單來說,就是做視力檢查前,會先做一系列的眼睛功能檢查。
為了發現眼睛的問題並非是度數或視力引起的。
檢查的項目很多種,常見的檢查有
- 色彩視覺:檢查是否有色弱、色盲
- 遮蓋檢查:檢查是否有斜位、斜視
- 瞳孔檢查:檢查瞳孔是否正常收縮
- 眼外肌運動:眼睛外表面的肌肉之間能否正常收縮與放鬆
- 瞳孔間距離:檢查看遠與看近的瞳孔距離(眼鏡行常見的檢查方式)
這些檢查跟度數幾乎無關,可以關係到眼睛的其他功能,色彩、影像抑制、神經問題,這些是影響到眼睛健康的重要因素。
可以及時發現眼睛情況並經由數據與結果來對症下藥。
除了這些常見的檢查,還有其他眼睛初步檢測,如下圖:
客觀式驗光
客觀式驗光(Objective refraction),又稱做它覺式驗光。
一般來說,要先做客觀式驗光才能做主觀式驗光。
「以檢查者發現,病患的眼睛情況,得到客觀的數據。」
白話一點,以驗光儀器或者驗光師檢測出客人眼睛的度數檢查。
最簡單的例子,電腦驗光機(Autorefraction),簡稱為歐頭(Auto, 拉丁文:自動之意)
只要使用它,能立即發現客人的度數、散光與角膜的數據。
得到的數據可以客觀分析,進一步找到適合的矯正度數。
不論是醫院或眼鏡行,它都是驗光人員的好夥伴。

當然,不只有電腦驗光機,眼壓機也屬於客觀式驗光。
顧名思義,檢測眼壓的儀器。
被它檢查的客人都知道,它會讓你「嚇一跳」。
噴空氣,瞄準正確位置後,空氣給出的數據進入到機器內,計算眼壓的數值。
醫院、診所裡常見的儀器,不只能測眼壓,也能測角膜厚度。
因為角膜厚度也會影響眼壓數值,眼科醫師也會需要考慮這方面的問題。
利用機器得到數據,所以也是標準的客觀式驗光。

其他還有
- 檢影鏡驗光(Retinoscopy)
- 角膜弧度驗光(Keratometry)
- 攝影驗光(Photorefraction)
都是依照機器或驗光師操作得到數據,客人只需要姿勢配合就好。
客觀式驗光優點
- 檢查時間短
- 無須互動
- 數值客觀
- SOP單一
客觀式驗光缺點
- 得到的度數可能不適合
- 無法成為最終結果
- 數值僅能參考值
主觀式驗光
主觀式驗光(Subjective refraction),是繼客觀式驗光後的檢查部分。
「被檢查者會感受到眼睛的改變,得到相應的回饋。」
在這裡,會與客人進行一對一的互動,每次客人的回答會影響到度數數值。
當客人的視覺感受,藉由驗光檢查矯正後得到理想情況,這便是最適合客人的度數,也就是最終矯正處方。
最普遍的做法:視力表。

從小到大,一直都有視力表的存在。
驗光師、護理師,選擇哪些圖標,客人就回答什麼。
這是最簡單、最標準的主觀式驗光。
在眼科與眼鏡行,E字視力表與C字視力表是常見的種類。
如果在眼鏡行這台儀器,也屬於主觀式驗光,名叫綜合驗光儀(Phoropter)。
它能做的,比你想像的多。
不只是度數檢查、眼球的功能性檢查也能做得到,是驗光人員必不可少的好夥伴。
獨特的外型,就像是能做眼睛檢查的兩塊豬肝,所以我們也戲稱為「豬肝」。
從球面度數、散光度數、雙眼平衡,這些能都是需要驗光師問客人目前的情況,才能做微調與換下一步驟。
因此,與客人的互動要相當配合,才能找出適合的度數處方。

手動式綜合驗光儀 圖片來源-Google圖片
主觀式驗光優點
- 能確定為最終度數處方
- 與客人互動頻率高
- 得到的結果更適合客人
主觀式驗光缺點
- 檢查時間長
- 客人可能無法配合回答
- SOP較多樣性(因人而異)
- 先做客觀式驗光才能做主觀式驗光
小結論
驗光處方,為了得到適合客人且能完全矯正的度數,會花費一些時間。
一般的驗光流程落在30~40分鐘左右,如果本身有眼睛功能的問題,如內聚不足、斜視問題,還需要做更仔細的功能性檢查。
由此得知,為了找到「正確的度數」,是需要時間與技術,這就是驗光師的工作之一。
當然,這是基礎介紹驗光的3大部分,還有更仔細的部分尚未說明。
在職場上,作法會因工作場所而異,流程不一定會依照我說明的去做,下列我告訴工作與實習的情況。
醫院的驗光檢查
一般的就醫流程會在掛號結束後做檢查,先做客觀式驗光,電腦驗光機與眼壓機。
之後是視力表檢測,做主觀式驗光。
之後就是等候給醫師看診。
以上是醫院基礎的檢查流程。
當然,需要其他眼科服務的話,可不只有這樣。

醫院散瞳劑檢查
以散瞳劑為例,為了讓睫狀體放鬆,需要多次點眼藥水,並再次進行視力檢查。
尤其,小孩子的調節力較強,所以會點比較多次。
所以,會花很多時間。
因人而異,我在醫院實習遇到從25分鐘到1小時都有可能。
如果你是某些醫院或眼科診所的老顧客的話,他們會提醒你不要再休息時間前半個小時來這裡做散瞳劑檢查。
散瞳劑是為了判斷小孩是否有假性近視以及協助患者做眼底檢查。
功能除了放鬆睫狀體外,也能瞳孔強制變大。
這也是為何點散瞳劑的人在明亮環境會不舒服的原因。
所以在做散瞳劑檢查,檢查人員會關心,是否有家人、朋友開車來這裡,這樣能避免發生交通意外。
又或者,可以先出去走走10~15分鐘,等到可以適應再騎車回家。
以上,便是做散瞳劑檢查的流程。

檢查可不只這些,其他還有
- 手術前、後的檢查
- 乾眼症檢查
- 弱視檢查與訓練
- 眼底分析檢查
- 眼表面檢查
- 色覺檢查
- 低視力檢查
- 近距離視力檢查
在醫院或眼科診所,每個檢查的流程可能有些不同,在健保與自費的眼科環境更為明顯。
遇到的儀器、流程可能無法比擬,會根據客人的眼睛情況進行適合的眼睛檢查與療法。
眼鏡行的驗光檢查
眼鏡行的檢查差異更為明顯,每個商家有自己的驗光流程,自家店更不用說。
在地連鎖店或日系連鎖品牌的檢查流程或許大同小異,而其他自家品牌可能就不好說。

不過,該做的檢查流程還是會做,只是流程不同。
- 自覺式驗光(電腦驗光機)
- 球面度數檢查
- 散光檢查
- 雙眼平衡
- 近距離度數檢查
在一般眼鏡行中這些為基礎驗光操作。
如果要做更加全面,那需要還要做功能性檢查、眼底檢查、定位檢查等。
因此,在眼鏡行驗光會有自己的一套流程。
在「驗光所設置標準」的法規提到驗光所的必要設備一共有5項:
- 電腦驗光機或檢影鏡
- 角膜弧度儀或角膜地圖儀
- 鏡片試片組或綜合驗度儀
- 鏡片驗度儀
- 視力表
換句話說,只要有一套設備,就可以設立驗光所。
不過,客人只會有基本的檢查流程,享受不到更好的檢查體驗。
因此,給客人有夠好的檢查體驗,成了眼鏡行的目標。
國外的光學大廠會提供專業的設備,授權給一些眼鏡行。
最典型的例子是「蔡司優視力專家」。
什麼是蔡司優視力專家

它是德國蔡司給予眼鏡行專業設備與教育,藉由高科技結合視光專業來打造專業的眼鏡行品牌。
不同於市面上的驗光設備專屬的軟體系統,只需要平板就能檢查眼睛。
蔡司的自覺式數位驗光系統能詳細分析眼睛視力與雙眼機能,發現眼睛最適合的度數。

另外,如果你想要驗配多功能鏡片的話,3D中心定位儀,充分計算臉部數據來找出適合光學中心位置。
想追求最好的視覺體驗,前導波高階像差分析儀,是必不可少的客觀式檢查,能評估眼睛的視力變化、角膜掃描與像差。
這些設備,不只成本高昂,最重要是給客人重新認識自己的眼睛,進一步找回以前的清晰視覺。
其中知名的蔡司優視力專家,有以下店家:
- 台北、新北:光明分子、冠明眼鏡、必久戴眼鏡、恆源眼鏡
- 桃園:百視特眼鏡、靖美眼鏡
- 新竹:西大視光中心
- 台中:普羅眼鏡、米蘭米藍眼鏡
- 彰化:視康佳眼鏡
- 台南:寶島眼鏡民族店
- 高雄:好雅眼鏡、正合眼鏡
- 宜蘭:溰匠眼鏡、鴻文眼鏡
總結
驗光檢查是驗光人員的專業所在,屬於眼睛保健的第一線業務。
驗光三大分類有先後順序,不論是醫院與眼鏡行都一樣,在檢查項目與流程會大同小異。
在自費的診所或是光學大廠認證的眼鏡行會有更加詳細的檢測,以高科技來做手術規劃與處方矯正。
而驗光是什麼、醫院與眼鏡行的驗光流程,在本篇文章中詳細解說,歡迎留言補充更多的驗光上的知識。